【背景链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2010年4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201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提出的这个工资倍增计划并表示,使劳动者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翻一番,不失为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民生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好办法。政府部门有责任让老百姓收入增长得更快一些。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家宝
不能让平均富裕水平掩盖掩盖困难群体面临的困境——汪洋。
[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分配机制下,如果要实行工资倍增计划,将会碰上三只“拦路虎”,需过“三关”:
第一,民营企业。
从现实情况看,民营企业涨工资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企业老板的手中。几年前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许多民营企业形同虚设。同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都可以以效益不好为借口,拒绝实施政府提出的工资倍增计划。
第二,垄断企业。
通过资源垄断等获得巨额利润的垄断企业,其员工的平均工资早已大大超过其他行业的平均工资。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少数金融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000多倍。如果垄断企业也执行工资倍增计划,必然用足用活政策,最终只能导致更大的分配不公。
第三,物价。
现实生活中,物价的上涨,已经使不少低收入者感到生活的压力。工薪家庭面临着看病贵,子女入托贵、上学贵以及日常生活开支不断加大的问题。特别是事关民生的房价,年年攀升,不少城市的房价不断在“倍涨”。因此,即使大部分人实现了工资倍增,如果不把物价上涨控制在温和的范围内,工资倍增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深度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从政治问题来看,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
提高劳动报酬,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考试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论述:一是联系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情况,考生可以从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的角度切入。
二是从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展开论述。
三是结合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刻背景,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看待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国民收入格局的深层次调整等角度进行作答。
[措施]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综合补贴与专项补贴相结合的补贴制度,扩大补贴实施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区域和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三是实施反垄断的分配调控政策。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性行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青海西宁分校地址:西宁市中心广场西门体育馆东写字楼7楼
电话:0971-8267820 18797013375 15196688304 (24小时专线)
华政使命:以教育改变未来!!
青海华政(腾讯)微博:
青海华政(新浪)微博:
2012青海华政教育公务员备考群 >>>>>>
| 类别 | 科目 | 课时 | 名师 (试听) | 学费 | 联报优惠 |
| 行测专项 (网校课程) | 常识判断 | 3 | | ||
| 判断推理 | 6 | ||||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9 | ||||
| 数学计算 | 6 | ||||
| 数学推理 | 3 | ||||
| 资料分析 | 4 | ||||
| 申论专项 (网校课程) | 申论 | 9 | |||
| 面试精讲 (网校课程) | 面试 | 15 | |
相关阅读:
青海省公务员招考资讯
青海省公务员备考指南
青海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
青海公务员历年行测真题
青海公务员历年申论真题
青海公务员考试培训招生简章
-----------------------------------------------
-----------------------------------------------






